有时候,设计得太出众也是一种罪。

在中国,能把一个车型名义与职级系统无缝对接的,只有小鹏P7(配置|询价)。这个代号本是互联网公司资深员工的工位等级,代表着月入2万以上、年包几十万,往往处于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中间地带,是技术与商业的齿轮啮合处。P7是一种身份,也是一种焦虑的代号。而小鹏P7正是抓住了这群人的精神特征与审美偏好,成功上位。
但那是五年前的故事了。

现在,我们站在“THE NEXT P7”的时代门槛上,面对一个设计语言完全重写、甚至让人以为走进了高合展厅的产物。全新P7拥有令人惊艳的空气动力学曲面、极简线条、沉浸式的灯带,以及几乎无边界的溜背车尾。如果说上一代P7是“赛博武侠”,那么这一代就是“数字派艺术品”。

简单来说,这车设计得真好看,有种当年首次看到路虎极光的感受,概念车量产了,让每个爱车的人都血脉喷张。

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儿——它太先锋,太像一封写给未来的情书,以至于今天的中坚阶层不敢接。

是的,这款车是卖给谁的?卖给车圈的车迷,我相信不少媒体老师都会收藏一台,甚至时尚圈都会用这款车当做大片的道具。但P7这个名字的初衷是面对互联网大厂的每一个资深牛马啊。

今天的P7们已经不是五年前的他们。曾经高薪、加班、憧憬年终奖的群体,如今大多进入了职业的倦怠期,或者正经历“降本增效”的压榨周期。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稳稳站在职场食物链中上游的标志物,而不是一辆会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尚单品。

设计过于出位,是不是会反而削弱身份的稳定感?工作机会飘摇的大厂牛马们敢不敢如此张扬的开全新P7去上班呢。

对比一下现在P7的用户画像:90后、30+、有稳定的家庭开支,有娃,有房贷,对新鲜事物依旧有兴趣,但没精力折腾。他们需要一台安静、有型、不惹事,但撑得起牌面、配得上阶层认知的车。你可以不特别,但不能太前卫;你可以有性格,但不能有棱角。而“THE NEXT P7”的最大特点,正是“棱角”。
换句话说,它不太适合藏在人群里。

这款车最先被捕捉到是在摄影棚的机位后,被冠以大大的“THE NEXT P7”,仿佛是一场AI电影的主角。

8月6日即将上市的全新P7,已经一车一车地排布在偌大的停车场,银色、白色、黄绿色,整齐划一地等待市场检验。这是押宝,不是试水。这不是一台“投石问路”的概念车,它是正儿八经要成为爆款主力的换代核心。

你能想象一个35岁的大厂P7员工,面容憔悴地开着新P7去单位打卡吗?然后穿着Polo衫开着这辆科幻跑车去幼儿园接娃吗?
这不是设计师的问题,而是产品经理的问题。

这是何小鹏对市场的一次豪赌豪赌。特斯拉的Model 3(配置|询价)焕新版没有大改外观,因为它知道自己的用户希望“车变强,但人不变焦点”;而理想MEGA(配置|询价)因为形态激进被称为“电动高铁”,而备受争议。小鹏P7的换代之路,会不会重蹈MEGA的前车之鉴?

不可否认全新小鹏P7的设计非常好看,它成功的做到了网红车该有的视觉效果,甚至未来会被友商抄袭,但它的精准用户群体,“互联网大厂的P7们”怕是暂时没勇气开着全新P7出门,就像第一代鸥翼门P7一样。

更多汽车资讯,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(auto_sina)